淮南师范学院坚持深化学生评价改革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发布时间: 2022-06-12 浏览次数: 337

来源:发展规划处 作者:程业红 郭磊 组图:董懿 审核:鲁先文 储昭霞 上传:董懿 发布:董懿 

改革学生评价,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是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的重要内容。为深入贯彻落实《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安徽省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实施方案》等要求,淮南师范学院坚持“五育并举”,完善学生综合评价体系,深化学生评价改革,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修订评价办法,完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

全面修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将美育、劳育补充纳入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作为专业必修内容,并分别设置了相应的必修课程和必修学分。出台《淮南师范学院学生综合素质评定办法(试行)》,对学生德智体美劳实施综合评价,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育在学年综合测评中分别占比15%、65%、10%、5%和5%。出台《淮南师范学院“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实施办法(试行)》,建立第二课堂成绩管理系统,优化第二课堂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强化过程评价,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素养、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等全面发展。出台《淮南师范学院学生发展奖励办法》等,鼓励学生在提升综合素质的同时注重个性化发展。加强学生综合评价的信息化建设。升级学生学籍管理系统、智慧学工系统、学工学生综合测评模块,将信息技术深度融合到学生评价的全过程,实现更为精确的评价。

改革德育评价,促进学生德育养成

研究出台《淮南师范学院大学生德育评价实施办法(试行)》,细化德育评价办法。将政治表现、思想修养、学习品质、心理品质、公民意识、集体贡献、日常行为等纳入评价内容,同时强化过程评价,体现教师评价、同学评价和自我评价。构建完善大学生德育教育体系,建立健全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相结合、校内学习与校外实践相结合的思政育人体系。加强思政教师队伍建设,深化思政课程教学改革,充分发挥思政课程育人主渠道作用。深化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提高专业课程的育人功能。建设并全面开放具有学校特色的淮南好人馆、党史教育馆和校史馆等文化场馆,充分发挥场馆育人功能。开展“学雷锋”、“五四”青年表彰大会、学党史等主题教育活动和“三下乡”等系列社会实践活动,加强第二课堂德育养成教育。提升师范生师德意识、涵养教育情怀。邀请名师开设“知明基础教育讲堂”;制定《淮南师范学院教师职业信念与师德养成教育课程实施意见(试行)》,开展融合“理论学习——主题活动——实践教学”于一体的“三位一体”师范生德育养成教育。学校获批安徽省首批“三全育人”试点高校(并已通过验收)、安徽省课程思政建设示范中心、课程思政建设先行高校,也涌现出一批批抗疫之中显担当、顶岗支教显情怀的大学生。2020年以来,有2名获得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奖学金,1人获安徽省百优大学生。学校教管服一体化智慧思政建设项目被省教育厅评为优秀等次。

淮南师范学院第十批顶岗支教大学生奔赴炎刘

改革体育评价,提升学生体育素养

学校将体育素养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学业评价,将学生的体测结果纳入二级学院教学工作年度考核,推动体育教育改革。实行“必修+选修+俱乐部”公共体育课教学模式改革,并出台实施意见深化体育教育俱乐部制改革。第一学期开设以提高身体素质为目标的必修课;第二学期开始,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喜爱的球类、民族传统体育、形体健身、体育保健等项目,在三、四年级实行俱乐部制,根据学生测试数据,开设素质班、篮球班、跆拳道等俱乐部。以“校园晨跑、课内项目比赛”为切入点,积极开展各类群众性和趣味性校园体育活动,形成了以竞赛活动为载体,以运动会、体育文化月为主的校园体育文化品牌。制定了运动队训练、竞赛、校园晨跑、课外锻炼等管理办法,修建完善东校区田径场、篮球场和网球场、泉山校区沙滩排球场等体育设施,体育工作保障有力。在校大学生先后在全国大学生拳击锦标赛、安徽省大学生田径比赛、安徽省高校龙舟公开赛等多项赛事中争金夺银,屡创佳绩。师生原创的校园歌曲《雪花的梦想》,在中国教育电视台主办的“冰雪之约:一起向未来”迎冬奥主题跨年歌会中播出,体育精神、体育素养得到提升。

淮南师范学院龙舟队获安徽省龙舟公开赛总成绩一等奖

改革美育评价,提高学生美育素养

学校制定出台《淮南师范学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大学生美育工作的实施意见(试行)》,完善美育教育工作机制,明确美育教育目标任务与主要举措,围绕普及艺术教育、专业艺术教育和艺术师范教育三个重点领域,构建课程教学、艺术实践、校园文化活动、艺术展演等分层次、多角度的美育育人体系。将“公共艺术课程与艺术实践”纳入人才培养方案,在人才培养方案中设置了“文史经典与世界文化”“艺术创作与审美体验”模块的公共选修课程,并将艺术实践纳入第二课堂和创新学分,普及美育基础知识,培养学生审美意识。加强特色美育课程建设,引入淮南地方民族民间艺术优势资源,开设花鼓灯、推剧、少儿舞蹈等地方特色美育课程,开展扶贫支教、公益服务、勤工俭学等活动,引导学生体验社会美和劳动美。加强美育教育场馆建设,如针对在校生女生占比高的特点,学校投入170万元建设了700平方米的女性教育实训中心等素质教育场所,开展特色美育课程(如“淑女学堂”),引导学生感受生活美。建设学校特色美育活动品牌,如开设“舜耕青年讲坛:艺术与人生”系列讲坛等,组织学生参加各种艺术实践活动,充分发挥高雅艺术进校园、大学生艺术展演、学生社团文化艺术节、大学生广告艺术节等艺术类活动的带动作用。实行《淮南师范学院公共艺术俱乐部实施方案》。依托音乐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开展艺术专业教育(音乐、舞蹈、美术、设计、戏剧等),成立兰亭书画、尚秀礼仪、红太阳话剧等公共艺术俱乐部,试点推进公共艺术教育教学改革,加强公共艺术实践,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塑造美好心灵。2021年度,学生艺术作品获得国家级一等奖1项、三等奖1项,省级一等奖15项、二等奖27项、三等奖65项。

淮南师范学院开展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系列宣传文化活动

改革劳育评价,增强学生劳动素养

学校将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并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予以固化。学校不仅面向全体学生开设《大学生劳动素养教育》必修课和劳动教育选修课,并设置相应学分要求,以普及劳动关系、保障、安全卫生等劳动科学知识;而且明确各专业劳动教育的主要依托课程,开设基于学科专业特点的劳动课程。人文社科类专业结合课程开展社会调查、志愿服务等劳动实践活动,理工类的专业课程结合学科与技能竞赛等开展创新性劳动实践。加强面向全体学生的艺术课程建设。结合地方特色,充分挖掘先进制造、徽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手工技艺等蕴涵的劳动资源,积极建设劳动教育特色课程资源库,开设了《大学生劳动素养教育》《模型制作与工艺》《木工实训》《陶艺》《装饰雕塑》《烹饪》《3D打印实训》《小学生手工制作与设计》《幼儿园手工制作与环境创设》等39门劳动教育课程,开发了剪纸手工系列、红色主题手工系列、布类玩教具系列、废旧材料制作系列等劳动教育实践主题项目。加强劳动教育创新实践基地建设。建设了手工创作中心、艺术实训中心、生物实训中心、工程训练中心、电子技术中心、女性教育实训中心等校内劳动实践基地,面积约4590平方米,一次可容纳600人开展劳动教育实践活动,依托实践基地开设劳动课程和劳动活动,年接待学生约16000人次。注重隐性的劳动教育。开展劳动主题教育活动和校内劳动教育实践活动,并积极鼓励学生参与社会劳动,如在新冠疫情防控期间开展特别“劳动课”,学生积极参与社区防疫、居家劳动和田野“春耕”。通过特色的课程、丰富的劳动实践形式和系列活动,在大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大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推动大学生热爱劳动、投身劳动。大学生的劳动实践活动(如手工作品里的党史等)多次被媒体宣传报道,暑期社会实践“大别山红色践行实践项目”荣获2021年全国优秀实践项目,大学生劳动实践成果“疆来枣核蜜,淮生花蜜家——花蜜花开食品有限公司”项目在第七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总决赛上荣获高教主赛道成长组银奖。

淮南师范学院“女性教育系列课程”之烹饪培训